菌業前沿
地 址:安徽省蚌埠市
電 話:18160833289
傳 真:0552-3112289
聯係人:濟 民(業務主任)
最新資訊
一種蘑菇被譽為“宮廷珍品”你知道它是誰嗎
常言“海味燕窩,山珍猴頭”,這裏我們隻說山珍,其實並非隻有“猴頭菌”,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已經發現和有待發現的珍稀名貴菌類,比如:鬆茸菌、黑鬆露菌以及雞樅菌等,它們的美味並不遜色於猴頭菌,其宜人的馨香則會超出猴頭菌。本文介紹一種它叫:黃綠密環菌。
黃綠蜜環菌鮮味獨特,吃起來鮮美可口,口感極佳,頗受世人歡迎。黃蘑菇因其水分少、肉質厚而細嫩,口感鮮嫩,味香色美,被譽為“草原仙菇”。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素,曆來被譽為“宮廷珍品”,目前市場頗高,由於人工栽培者較少,而且野生資源局限性,很多地方都難買到這種菌類,所以市場上是有價無貨。
據有關資料所述:“黃綠蜜環菌”產地極少,現生長於青海祁連和四川石渠草原。 大慨也正是這種“物以稀為貴”的緣故吧。也有文記載,年羹堯平定青藏叛亂後,青海當地土司臣服,向朝廷敬獻的貢品中就有黃蘑菇。 清末四川總督趙爾豐曾多次收到使臣贈送的“石渠白蘑菇”作為貢品,奉送慈禧太後品嚐,皇太後品味後和顏悅色,極為讚賞。故也有人稱為“皇菇”、“宮庭菌”、“皇室蘑菇”等。
黃綠密環菌以其醇重細嫩,味美爽口,色鮮質優等獨特風味蜚聲海內外。英國萊斯特郡默爾文-理查森博士率領的英國、法國、新西蘭等八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組成科技友好交流團和日本白唇鹿考察專家食用後,曾讚譽道:“可與鬆茸媲美”、“較青杠菌品質更優。
黃綠蜜環菌主要生長在海拔高3000-4300米的高原上,在我國的主產地是青海祁連地區,西藏的亞東帕裏、邦達、堆龍德欽及珠穆朗瑪峰區,另外在河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區也有分布。
一、黃綠蜜環菌的營養價值高
它的蛋白質含量極高,富含多糖等各種營養物質,並含有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抑製腫瘤生長等生理活性的化學成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療保健作用。黃綠蜜環菌營養豐富,白菌蛋白質含量高(31.16%)、氨基酸種類多(20多種),以及豐富的維生素等均屬其它食品所罕見,為中國現有食用菌中所僅見。子實體幹樣品分析,每l00g幹樣品中,含幹物質95.29g,粗蛋白質38.71g,粗脂肪15.28g,粗纖維8.04g,無氮浸出物25.13g,灰分8.13g,鈣0.13g,磷0.64g,總熱量18045J/g礦物質含量齊全(鋅、銅、鎂、鈣、鉀等11種);。黃綠蜜環菌氨基酸種類豐富,含有18種氨基酸(賴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胱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天門冬氨酸、異亮氨酸、絲氨酸、亮氨酸、穀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色氨酸等),黃綠蜜環菌幹品中含有較多維生素。維生素B1為1.84mg/g,維生素B2為8.25mg/g,維生素C為12.81mg/g,鐵329mg/kg [3] 。黃綠蜜環菌在對人體補充營養,增進食欲,抗流感,防治神經炎、腳氣病,促進兒童發育等方麵有重要的藥理作用。
鋅的含量-般食品為3點幾,而白菌則達到73ms/k8;對消除人體疲勞有功效的天門冬氨酸也高於其它食品。特別是“硒”的含量很高,是癌症的克星。白菌勝過靈芝,優於鬆茸,是高原名貴特產。
二、黃綠密環菌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我們在研究黃綠蜜環菌粗多糖(ALP)抑瘤效應的同時,也研究了ALP的毒副作用。結果表明,陽性對照藥環磷酰胺可明顯抑製荷瘤(肝癌H22)小鼠瘤體重量,但使小鼠體重減輕。ALP高、中、低三個劑量組都能明顯減輕荷瘤(肝癌H22)小鼠瘤體重量,中劑量組的效果相對較差;三個劑量組均使小鼠體重增長且明顯高於陽性對照藥環磷酰胺組,高劑量組明顯高於荷瘤對照組。體重是衡量藥物毒性作用的綜合性指標之一,ALP給藥組使荷瘤小鼠體重增加的速度加快,而環磷酰胺組則明顯的降低小鼠的體重,說明ALP在抑製腫瘤的同時對小鼠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或者說與陽性對照藥環磷酰胺組相比,毒副作用較小 。
黃蘑菇作為青藏高原一種珍稀的藥食同源藥材,其安全性和效果經曆了曆史積澱的檢驗。現代科技對以黃蘑菇多糖為主的功效成分的進一步研究,更確認了其抗癌、抑製腫瘤的作用。
食用野生黃菇不但能增加營養,而且還可以療病除疾延年益壽,是極佳的高原珍品之一。性味甘平,益腸胃,經常食用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及神經傳導、降低膽固醇、增強抗癌功能,增強免疫力,是食療保健的珍品。。性味甘平,益腸胃,經常食用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及神經傳導、降低膽固醇、增強抗癌功能,增強免疫力,是食療保健的珍品。
三、黃綠蜜環菌的栽培技術
3.1、生物學特性 黃綠密環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是5℃--35℃,23℃--25℃是最適溫度,超過28℃菌絲生長受到抑製。子實體發生的溫度範圍為15℃--23℃,18℃--20℃時原基形成較快,PH值5.5--6.5最適宜。
3.2、栽培方式 黃綠密環菌菇采用袋料室內層架栽培或野外香菇棚栽。
3.3、培養基選擇那配比
準備棉籽殼70%,麥皮20%,玉米粉8%,石膏粉1%,糖1%,水55公斤,木屑棉籽殼培養基:木屑35%,棉籽殼35%,麥皮20%,玉米粉8%,糖1%,石膏粉1%,水55公斤。製袋工藝:栽培袋是15--17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培養料攪拌均勻含水量達到58%裝袋約11厘米,把塑料袋綁好,常壓滅菌需保持100℃,24--30小時。
3.4、出菇要點
接菌後,室內溫度保持23℃--25℃,10--13天翻堆1次。一般經過50--60天的培養菌絲滿料後,解開袋增加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溫保濕使料麵形成一層氣生菌絲,有利於原基形成,結合通風,散射光,利用溫差刺激,溫差越大,原基形成越多。每天應噴水1次,在原基形成黃色米粒狀後,適當通風,保持室溫18℃--20℃,濕度85%--90%,經過2天,原基很快生成1一3厘米長的黃色覆有褐色鱗片的指狀子實體,再過3--5天,指狀子實體變長變粗,分化成菌柄和扁球菌蓋,之後幾天菌柄不再伸長。菌蓋迅速增長,原基形成後9--11天,當菌幕快要破裂時采收。
3.5、采收管理
頭潮采收後,應消除料表殘餘菇腳及枯萎幼菇使菌絲複壯,積累營養3--5天後,再拉大溫差刺激出菇,以後重複上述管理。
安徽省金農食用菌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微信公眾號:www9991118 微信:moguxuexi
聯係:18160833289 1789162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