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技術
地 址:安徽省蚌埠市
電 話:18160833289
傳 真:0552-3112289
聯係人:濟 民(業務主任)
參考技術
名貴食用菌——虎奶菇栽培技術
四、虎奶菇栽培技術
4.1原料選擇與處理 虎奶菇是一種典型的木腐菌,能利用許多闊葉樹,如柳葉桉、栲樹、擬赤楊,針葉樹如南洋杉、鬆杉的木材和木屑和各種農作物的秸稈,如稻草、玉米穗軸、棉籽殼、香蕉假莖、木薯杆以及其他纖維性材料,如油棕果殼、咖啡渣等。虎奶菇能利用多種有機氮,利用無機氮較差。
例如闊葉樹的木屑、碎片、蔗渣、棉籽殼等。在國外,還用木薯稈、油棕(果)渣。椰子殼纖維、可可渣、芋頭渣等。對於用來栽培虎奶菇的原料樹木枝丫應粉碎成直徑3mm左右顆粒狀。玉米芯應粉直徑5mm左右大小顆粒。配方原則是多種不同性質原料、粗細不同等原料搭配使用較好。在選擇原料是盡量無黴變,否則,會降低產量。
4.2 培養料配方
①:闊葉樹(硬雜)木屑78%、80%,麩皮18%—20%,輕質碳酸鈣1%,蔗糖1%,含水量60%-65%,pH值自然。
②:闊葉樹雜木屑39%,棉籽殼49%,麩皮10%,蔗糖l%,輕質碳酸鈣1%,含水量60%-65%,pH值自然。
③棉子殼84%,麥麩14,石灰1%,石膏粉1%。
④棉子殼50%,木屑30%,石灰1%,石膏粉%。
⑤棉子殼70%,稻草段(3——5cm)14%,石灰1%,石膏粉1%。
⑥玉米芯67.5%,棉子殼7.5%,麩皮15%,玉米粉%,石灰1%,石膏粉1%。
⑦稻草30%,棉子殼30%,麩皮18%,玉米芯15%,木屑15%,蔗糖1%,輕質碳酸鈣1%。
⑧棉子殼75%,麩皮23%,石灰1%,石膏1%。
⑨雜木屑40% ,棉好殼40%,麩皮20%。石灰1%,石膏1%。
⑽雜木屑50%,黃豆杆20%,棉子殼0%,麥麩18%,碳酸鈣1%,蔗糖%。
⑾咖啡殼40%,刨花40%,棉子殼18%,石膏與石灰各1%。]
⑿葛根廢渣1520%,棉花秸稈碎屑2025%,桑樹枝碎屑2428%,羅漢果渣812%,麩皮1822%,糖0.81.2%,石膏粉0.81.2%。
4.3輔 料 輔助栽培材料麩皮、米糠是虎奶菇較適合而廉價的氮源。此外,還有糖及碳酸鈣、石膏和石灰等。
4.4栽培季節 虎奶菇屬於高溫型食用菌類,出菇溫度在15——36℃,在我國的南方塑料大棚冬季保溫好的情況下,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在我國華中地區,最佳栽培季節以每年5——10為好。但以夏秋高溫季節最適合菌絲的生長和菌核的形成。在這種季節栽培,既可以減少能耗、降低成本,又可以縮短栽培周期。在北方或低溫季節,隻要適當加溫,同樣可以進行栽培。
4.5栽培場所 栽培虎奶菇場地應選擇環境幹淨衛生,遠離垃圾場以主飼養家畜家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水、電齊全。虎奶菇即可以在室內栽培,也可以在室外蔭棚以及樹木林下、地下室、人防工事等場所栽培。不論是那種,都需要通風良好,易於保濕和溫度調控等。
4.5.1 室 內 室內栽培房間應有對口門窗以利通風換氣。為了增加房屋空間利用率,可建利用竹杆、角鐵或方管等建立5——7層架,床架底層距地麵高20cm,每層層距為45——50cm,每架之前留有管理作業走道70——100cm寬,床架高度以距屋頂100cm以利氣體交換。
4.5.2 塑料大棚
①陰棚棚頂覆蓋樹枝、玉米秸、高粱秸、蘆葦、茅草等遮蓋物,達到“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亦可在四周種上瓜果、葡萄等,使其藤葉蔓延伸到棚頂遮陰,棚內有30%透光度。陰棚四周要圍籬笆、掛草簾防風禦寒,防禽、畜入侵為害。在頂上鋪放杉樹枝葉、小灌木、茅草、芒稈等遮陽物,遮陽要均勻,菇場內能見零星陽光,菇棚的四周用稻草、茅草、蔗葉、杉樹皮等圍好,以避風保濕,朝西北麵的擋風草簾應厚實。
在當前的大規模專業化食用菌大棚設施生產中,基本上都采用了更專業、方便的遮陽降溫材料。
遮陽網,就可以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溫室大棚設施農業專用的遮陽網有著不同的型號和規格,遮陽率也不同。由於食用菌大棚生產對溫度、濕度、光照等要求比較嚴格且多有不同,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遮陽網規格,一般對遮陽網的遮陽率要求在95%以上。將遮陽網配合骨架和傳動形成遮陽係統,實現電機驅動的自動化開合控製,使用起來將更加方便、好用。山東壽光的永信溫室工程致力於各種溫室、大棚的建設和建材加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建設各種大棚遮陽降溫係統,為大棚作物生長創造一個理想的生長環境,使大棚設施生產更高效,方便。
除了遮陽網,當前也有的食用菌大棚采用黑白膜進行遮陽降溫。黑白膜是設施農業專用覆蓋材料,黑白膜的兩個麵一黑一白,白的的麵向外,可以反射太陽光,黑色的麵向內,在遮陽降溫的同時夜間還能起到保溫的作用。黑白膜也是大棚食用菌生產可以選擇的一種遮陽降溫材料。
關於食用菌大棚的遮陽降溫,使用最普遍的還是遮陽網。遮陽網廣泛適用於蔬菜種植、育苗、養殖、食用菌生產等不同類型的設施農業生產,使用靈活、方便、規格多樣。必要的時候再配合黑白膜使用完全可以達到食用菌大棚的遮陽降溫的要求。
2.4栽培方法 虎奶菇的栽培方法和金針菇、平菇的栽培方法大體相似,隻是後期不必開袋而已。
2.4.1栽培袋的製作方法 把主輔原材料按如下配方:木屑78%、麩皮20%、白糖l%、碳酸鈣1%或木屑39%、棉籽殼39%、麩皮20%、白糖l%,碳酸鈣1%加水(料水比,1:1—1.4)拌勻,裝入1 7×35—3 8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套上塑料頸圈,塞上棉花塞,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栽培袋滅菌後,冷卻
備用。繼之,在無菌箱或無菌室中,逐袋接入虎奶菇原種(每袋接一匙“木屑種”或“麥粒種”。
2.4.2栽培管理 接種之後,把所有的栽培袋排放在栽培室的架子上。室內溫度應控製在25—35℃之間,室內低於1 5℃,適當加溫;高於3 5℃可通風散熱。
接種後應逐袋檢查,若發現雜菌汙染(木黴、紅色鏈孢黴等)的栽培袋應立刻撿出、銷毀。
3.菌絲培養。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覆土,就是指一些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過程中,為促使其更好地扭結並形成原基,使子實體得到良好的生長,需要在菌絲體表層覆蓋一定厚度的土壤,這些土壤既可以像一道屏障保護菌絲體,也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空間、水分和營養。
對於食用菌來說,覆土和天然土壤並不是完全等同的,除了羊肚菌等少數土生菌以及一些野生菌,是以特定環境下的天然土壤作為營養源;目前人工栽培的絕大多數食用菌的覆土並不完全是天然的土壤,往往需要根據土壤性質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例如添加適量的穀殼、草炭土、椰殼粉等材料以及石灰、草木灰等物質,以便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及其酸堿度,並進行一定的消毒和殺蟲處理,以控製覆土中的雜菌、害蟲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3.菌絲培養。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4.開袋覆土。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後,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開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麵覆土。覆土厚度為3~4厘米,可選用火燒土、田土、菜園土,土粒直徑為1.5~2.0厘米。使用前先將覆土置於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後用水調節土粒濕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後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地麵2~3厘米,並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麵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5.出菇管理。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濕潤,並多關門或多蓋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後7~10天,原基頂部可露出土麵。原基出土後,應注意將場地空氣濕度控製在80%~95%之間。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並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應控製在23~32℃。
噴水量根據菇大小、覆土的濕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不同生長階段靈活控製通風量,菌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左右。噴水時在水中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補充益生菌,促進菌絲營養吸收,催菇促生長。同時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於出菇,避免畸形菇。當菇體成熟時及時采收,每潮菇采完後及時補上覆土,停水養菌3~5天後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6.病蟲害防治。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黴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汙染。注意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符合要求進行,查菌不可過於頻繁。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蟲害,如各類菇蠅、菇蚊等。辦法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必要時可噴灑25%菊樂酯1000~2000倍液。
覆土對雙孢菇、雞腿菇等一些草腐生類型食用菌的生長發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以改變培養料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並保持培養料水分,有利於子實體發育肥大。
第二,覆土層可以為菌絲體提供一道緩衝屏障層,降低由於環境溫度、濕度的急劇變化對培養料中的菌絲體所帶來的不良刺激。
第三、覆土中含有許多有益的微生物及其代謝物,能夠促進食用菌子實體的形成。
第四,覆土層對子實體有支撐的作用。
覆土的機理
除了野生菌和少數土生菌,絕大多數食用菌隻要在一定的營養來源和環境條件下,不需要土壤就能正常生長。例如金針菇、香菇、木耳等木腐菌就不需要覆土。
但是,有一些腐生菌如雙孢蘑菇、雞腿菇等,雖然不是土生菌,就算沒有土壤也能發生原基,形成子實體,但是出菇率極低、產量也很低。這些食用菌在進行人工覆土後,不僅出菇早、產量高,品質也能得到很大提升。
那麼覆土對於食用菌的作用機理究竟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土壤。
土壤是位於陸地表層的一個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多孔物質層。土壤由礦物質、有機質以及一定的空氣和水分組成,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幹土重量的80%以上,有機質在土壤中約占5%,一些耕作層的有機質可以達到20%。
土壤中有機質又可以分為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動植物殘體組織和腐殖質。腐殖質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動植物組織在土壤中合成一類分子量很大的、結構複雜的多種有機化合物,其主體是腐殖酸,約占腐殖質的85%-90%。
此外,自然界中的土壤也是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等微生物,以及線蟲、蟎類、節肢動物等微小蟲類生長的溫床,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具有很強的活力,進行著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
經過相應技術處理的土壤作為食用菌覆土,不僅可以為食用菌補充生長所需的氮、磷、 鉀、硫、鈣等大量元素,以及鎂、硼、錳、銅、鋅等微量元素;
也可以調節緩衝食用菌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平衡生長環境中的酸堿反應;
還可以為菌絲體提供屏障,減少溫度、濕度劇烈變化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減少培養料水分的散失,鎖住養分和能量;
另外,土壤中的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腐殖酸、有機酸、維生素及一些激素,對食用菌的生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增強呼吸和對養分的吸收,促進原基的形成和分化;
此外,土壤中含有的眾多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也能為食用菌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促進菌絲體生長,刺激子實體生長;
正是在上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覆土不僅作為一個食用菌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保護層,更是在菌絲體上方形成了以土層為中心的微生態、小氣候,為食用菌的生長發育提供了的良好的生長空間和適宜的環境條件。
覆土中的異類
實踐證明,覆土可以顯著提高食用菌的產量,對於黑皮雞樅、雙孢菇、雞腿菇等腐生菌來說,覆土是其栽培的關鍵技術和必要措施。
然而,和其他菌類不同的是,虎奶菇絲並不在覆土層中蔓延,在栽培實踐中,往往很難在覆土層中看到它的菌絲體。
黑皮雞樅覆土後,與土層接觸的料麵菌絲並不在土層中生長,子實體的著生點在土層以下的培養料中,原基在培養料表麵形成後,逐漸生長伸長,在突破土層時,在光線和氧氣的刺激下,分化出菌蓋,形成子實體。
而作為土生菌的羊肚菌,其菌絲可以在土壤中蔓延很遠,遇到適宜的環境,會在土層及表明形成大量菌核,從而進一步分化形成子實體。
同是腐生菌的雙孢菇,在覆土後2-4天,與土層相接的菌絲就會蔓延進入土層,約7-8天長入粗土,覆土後15-17天,撥開覆土,就可見白色的菌絲體充滿整個覆土層,20天左右,覆土層的菌絲體,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就會形成原基,並逐漸分化成菇蕾。
阿喀琉斯之踵
相信不少黑皮雞樅的栽培者,目前還未曾注意到黑皮雞樅與其他食用菌在覆土方麵的這一重要區別,在覆土配製過程中,就有可能按照其他品種的思路如法炮製。
由於虎奶菇絲不能在土層中生長蔓延,土壤乃至空氣中的其他菌群和微生物就會填補出現的“真空地帶”,引起土層菌群失調,微生態發生變化,很可能導致有害菌滋生、害蟲大規模生長,並在土壤層中不斷蔓延。
當雜菌和病蟲向下擴散至培養料時,就會極大影響黑皮雞樅的產量,情況嚴重的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由於黑皮雞樅培養階段為為熟料工藝,質量相對容易把控,但是覆土處理以及覆土後的管理難度就相對高得多。
近幾年,絕大多數黑皮雞樅,特別是工廠化反季節栽培失敗的案例中,基本都是出菇期間雜菌汙染所致:
脫袋覆土由於出菇麵積大,出菇點多,產量更高,但是由於菌袋完全處於覆土的包圍中,土壤中微生態較為複雜,且難以觀察到菌袋的情況,栽培技術要求高,難度大,一旦出現病蟲害就會四處擴散,導致全軍覆沒;
袋內覆土由於僅在菌袋接種的料麵覆土,土層較薄,一旦出現病蟲害,可以及時觀察到,並及時施藥消殺,或者更換覆土處理,從而有效防止病蟲害蔓延擴散,將損失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雖然這種模式栽培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難度較小,但是出菇麵小,產量低,容易出現側生的無效菇,導致菌袋過早失水、衰退、老化。
從上述分析看來,覆土,是黑皮雞樅栽培的必要措施,覆土的質量及其應用,不僅影響產量的高低、質量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黑皮雞樅栽培的成敗。
它就像是黑皮雞樅栽培的“阿喀琉斯之踵”,成為懸在栽培者心中難以承受的痛點。
也正因為如此,每年入冬,隨著氣溫的降低,各地主產區自然栽培的黑皮雞樅進入休整期,而工廠化栽培的黑皮雞樅由於技術工藝還未成熟,其產量屈指可數,導致市場供求失衡,價格暴漲,卻依然一貨難求。
2.5段木窖式栽培
2.5.1 木料準備 把闊葉樹如擬赤楊、楓樹、按樹、楊樹的樹幹或粗大枝條,鋸成3 O一45厘米的段木。直徑超過1 5厘米以.上的段木可以用斧頭劈開,然後曬幹或風幹備用。
2.5.2栽培場地 在向陽的緩坡地或排水良好的果園中,挖淺坑(坑深1 5—20厘米)為宜。坑太深,易積水,影響通氣,菌核形成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宜。
2.5.3接種方法 把三根段木,以品字形排入淺坑中,段木中夾入半袋約500克木屑菌種,然後覆上泥土。以同樣的方法,接完所備的木料。,
2.5.4栽培管理 及時培土,防止木料外露。特別幹旱時,應引山泉噴澆或灌水,保持栽培場所土壤濕潤,定期拔鋤栽培場中的雜草。經過5個月以上,可以在每窖段木周圍檢查是否已形成菌核。四、虎奶菇栽培技術
4.1原料選擇與處理 虎奶菇是一種典型的木腐菌,能利用許多闊葉樹,如柳葉桉、栲樹、擬赤楊,針葉樹如南洋杉、鬆杉的木材和木屑和各種農作物的秸稈,如稻草、玉米穗軸、棉籽殼、香蕉假莖、木薯杆以及其他纖維性材料,如油棕果殼、咖啡渣等。虎奶菇能利用多種有機氮,利用無機氮較差。
例如闊葉樹的木屑、碎片、蔗渣、棉籽殼等。在國外,還用木薯稈、油棕(果)渣。椰子殼纖維、可可渣、芋頭渣等。對於用來栽培虎奶菇的原料樹木枝丫應粉碎成直徑3mm左右顆粒狀。玉米芯應粉直徑5mm左右大小顆粒。配方原則是多種不同性質原料、粗細不同等原料搭配使用較好。在選擇原料是盡量無黴變,否則,會降低產量。
4.2 培養料配方
①:闊葉樹(硬雜)木屑78%、80%,麩皮18%—20%,輕質碳酸鈣1%,蔗糖1%,含水量60%-65%,pH值自然。
②:闊葉樹雜木屑39%,棉籽殼49%,麩皮10%,蔗糖l%,輕質碳酸鈣1%,含水量60%-65%,pH值自然。
③棉子殼84%,麥麩14,石灰1%,石膏粉1%。
④棉子殼50%,木屑30%,石灰1%,石膏粉%。
⑤棉子殼70%,稻草段(3——5cm)14%,石灰1%,石膏粉1%。
⑥玉米芯67.5%,棉子殼7.5%,麩皮15%,玉米粉%,石灰1%,石膏粉1%。
⑦稻草30%,棉子殼30%,麩皮18%,玉米芯15%,木屑15%,蔗糖1%,輕質碳酸鈣1%。
⑧棉子殼75%,麩皮23%,石灰1%,石膏1%。
⑨雜木屑40% ,棉好殼40%,麩皮20%。石灰1%,石膏1%。
⑽雜木屑50%,黃豆杆20%,棉子殼0%,麥麩18%,碳酸鈣1%,蔗糖%。
⑾咖啡殼40%,刨花40%,棉子殼18%,石膏與石灰各1%。]
⑿葛根廢渣1520%,棉花秸稈碎屑2025%,桑樹枝碎屑2428%,羅漢果渣812%,麩皮1822%,糖0.81.2%,石膏粉0.81.2%。
4.3輔 料 輔助栽培材料麩皮、米糠是虎奶菇較適合而廉價的氮源。此外,還有糖及碳酸鈣、石膏和石灰等。
4.4栽培季節 虎奶菇屬於高溫型食用菌類,出菇溫度在15——36℃,在我國的南方塑料大棚冬季保溫好的情況下,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栽培。在我國華中地區,最佳栽培季節以每年5——10為好。但以夏秋高溫季節最適合菌絲的生長和菌核的形成。在這種季節栽培,既可以減少能耗、降低成本,又可以縮短栽培周期。在北方或低溫季節,隻要適當加溫,同樣可以進行栽培。
4.5栽培場所 栽培虎奶菇場地應選擇環境幹淨衛生,遠離垃圾場以主飼養家畜家禽,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水、電齊全。虎奶菇即可以在室內栽培,也可以在室外蔭棚以及樹木林下、地下室、人防工事等場所栽培。不論是那種,都需要通風良好,易於保濕和溫度調控等。
4.5.1 室 內 室內栽培房間應有對口門窗以利通風換氣。為了增加房屋空間利用率,可建利用竹杆、角鐵或方管等建立5——7層架,床架底層距地麵高20cm,每層層距為45——50cm,每架之前留有管理作業走道70——100cm寬,床架高度以距屋頂100cm以利氣體交換。
4.5.2 塑料大棚
①陰棚棚頂覆蓋樹枝、玉米秸、高粱秸、蘆葦、茅草等遮蓋物,達到“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亦可在四周種上瓜果、葡萄等,使其藤葉蔓延伸到棚頂遮陰,棚內有30%透光度。陰棚四周要圍籬笆、掛草簾防風禦寒,防禽、畜入侵為害。在頂上鋪放杉樹枝葉、小灌木、茅草、芒稈等遮陽物,遮陽要均勻,菇場內能見零星陽光,菇棚的四周用稻草、茅草、蔗葉、杉樹皮等圍好,以避風保濕,朝西北麵的擋風草簾應厚實。
在當前的大規模專業化食用菌大棚設施生產中,基本上都采用了更專業、方便的遮陽降溫材料。
遮陽網,就可以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溫室大棚設施農業專用的遮陽網有著不同的型號和規格,遮陽率也不同。由於食用菌大棚生產對溫度、濕度、光照等要求比較嚴格且多有不同,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遮陽網規格,一般對遮陽網的遮陽率要求在95%以上。將遮陽網配合骨架和傳動形成遮陽係統,實現電機驅動的自動化開合控製,使用起來將更加方便、好用。山東壽光的永信溫室工程致力於各種溫室、大棚的建設和建材加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建設各種大棚遮陽降溫係統,為大棚作物生長創造一個理想的生長環境,使大棚設施生產更高效,方便。
除了遮陽網,當前也有的食用菌大棚采用黑白膜進行遮陽降溫。黑白膜是設施農業專用覆蓋材料,黑白膜的兩個麵一黑一白,白的的麵向外,可以反射太陽光,黑色的麵向內,在遮陽降溫的同時夜間還能起到保溫的作用。黑白膜也是大棚食用菌生產可以選擇的一種遮陽降溫材料。
關於食用菌大棚的遮陽降溫,使用最普遍的還是遮陽網。遮陽網廣泛適用於蔬菜種植、育苗、養殖、食用菌生產等不同類型的設施農業生產,使用靈活、方便、規格多樣。必要的時候再配合黑白膜使用完全可以達到食用菌大棚的遮陽降溫的要求。
2.4栽培方法 虎奶菇的栽培方法和金針菇、平菇的栽培方法大體相似,隻是後期不必開袋而已。
2.4.1栽培袋的製作方法 把主輔原材料按如下配方:木屑78%、麩皮20%、白糖l%、碳酸鈣1%或木屑39%、棉籽殼39%、麩皮20%、白糖l%,碳酸鈣1%加水(料水比,1:1—1.4)拌勻,裝入1 7×35—3 8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套上塑料頸圈,塞上棉花塞,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栽培袋滅菌後,冷卻
備用。繼之,在無菌箱或無菌室中,逐袋接入虎奶菇原種(每袋接一匙“木屑種”或“麥粒種”。
2.4.2栽培管理 接種之後,把所有的栽培袋排放在栽培室的架子上。室內溫度應控製在25—35℃之間,室內低於1 5℃,適當加溫;高於3 5℃可通風散熱。
接種後應逐袋檢查,若發現雜菌汙染(木黴、紅色鏈孢黴等)的栽培袋應立刻撿出、銷毀。
3.菌絲培養。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覆土,就是指一些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過程中,為促使其更好地扭結並形成原基,使子實體得到良好的生長,需要在菌絲體表層覆蓋一定厚度的土壤,這些土壤既可以像一道屏障保護菌絲體,也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空間、水分和營養。
對於食用菌來說,覆土和天然土壤並不是完全等同的,除了羊肚菌等少數土生菌以及一些野生菌,是以特定環境下的天然土壤作為營養源;目前人工栽培的絕大多數食用菌的覆土並不完全是天然的土壤,往往需要根據土壤性質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例如添加適量的穀殼、草炭土、椰殼粉等材料以及石灰、草木灰等物質,以便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及其酸堿度,並進行一定的消毒和殺蟲處理,以控製覆土中的雜菌、害蟲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3.菌絲培養。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4.開袋覆土。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後,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開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麵覆土。覆土厚度為3~4厘米,可選用火燒土、田土、菜園土,土粒直徑為1.5~2.0厘米。使用前先將覆土置於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後用水調節土粒濕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後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地麵2~3厘米,並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麵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5.出菇管理。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濕潤,並多關門或多蓋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後7~10天,原基頂部可露出土麵。原基出土後,應注意將場地空氣濕度控製在80%~95%之間。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並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應控製在23~32℃。
噴水量根據菇大小、覆土的濕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不同生長階段靈活控製通風量,菌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左右。噴水時在水中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補充益生菌,促進菌絲營養吸收,催菇促生長。同時增加土壤透氣性,有利於出菇,避免畸形菇。當菇體成熟時及時采收,每潮菇采完後及時補上覆土,停水養菌3~5天後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6.病蟲害防治。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黴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汙染。注意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符合要求進行,查菌不可過於頻繁。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蟲害,如各類菇蠅、菇蚊等。辦法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必要時可噴灑25%菊樂酯1000~2000倍液。
覆土對雙孢菇、雞腿菇等一些草腐生類型食用菌的生長發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以改變培養料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菌絲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並保持培養料水分,有利於子實體發育肥大。
第二,覆土層可以為菌絲體提供一道緩衝屏障層,降低由於環境溫度、濕度的急劇變化對培養料中的菌絲體所帶來的不良刺激。
第三、覆土中含有許多有益的微生物及其代謝物,能夠促進食用菌子實體的形成。
第四,覆土層對子實體有支撐的作用。
覆土的機理
除了野生菌和少數土生菌,絕大多數食用菌隻要在一定的營養來源和環境條件下,不需要土壤就能正常生長。例如金針菇、香菇、木耳等木腐菌就不需要覆土。
但是,有一些腐生菌如雙孢蘑菇、雞腿菇等,雖然不是土生菌,就算沒有土壤也能發生原基,形成子實體,但是出菇率極低、產量也很低。這些食用菌在進行人工覆土後,不僅出菇早、產量高,品質也能得到很大提升。
那麼覆土對於食用菌的作用機理究竟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土壤。
土壤是位於陸地表層的一個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多孔物質層。土壤由礦物質、有機質以及一定的空氣和水分組成,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幹土重量的80%以上,有機質在土壤中約占5%,一些耕作層的有機質可以達到20%。
土壤中有機質又可以分為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動植物殘體組織和腐殖質。腐殖質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動植物組織在土壤中合成一類分子量很大的、結構複雜的多種有機化合物,其主體是腐殖酸,約占腐殖質的85%-90%。
此外,自然界中的土壤也是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等微生物,以及線蟲、蟎類、節肢動物等微小蟲類生長的溫床,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具有很強的活力,進行著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
經過相應技術處理的土壤作為食用菌覆土,不僅可以為食用菌補充生長所需的氮、磷、 鉀、硫、鈣等大量元素,以及鎂、硼、錳、銅、鋅等微量元素;
也可以調節緩衝食用菌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平衡生長環境中的酸堿反應;
還可以為菌絲體提供屏障,減少溫度、濕度劇烈變化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減少培養料水分的散失,鎖住養分和能量;
另外,土壤中的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腐殖酸、有機酸、維生素及一些激素,對食用菌的生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增強呼吸和對養分的吸收,促進原基的形成和分化;
此外,土壤中含有的眾多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也能為食用菌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促進菌絲體生長,刺激子實體生長;
正是在上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覆土不僅作為一個食用菌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保護層,更是在菌絲體上方形成了以土層為中心的微生態、小氣候,為食用菌的生長發育提供了的良好的生長空間和適宜的環境條件。
覆土中的異類
實踐證明,覆土可以顯著提高食用菌的產量,對於黑皮雞樅、雙孢菇、雞腿菇等腐生菌來說,覆土是其栽培的關鍵技術和必要措施。
然而,和其他菌類不同的是,虎奶菇絲並不在覆土層中蔓延,在栽培實踐中,往往很難在覆土層中看到它的菌絲體。
黑皮雞樅覆土後,與土層接觸的料麵菌絲並不在土層中生長,子實體的著生點在土層以下的培養料中,原基在培養料表麵形成後,逐漸生長伸長,在突破土層時,在光線和氧氣的刺激下,分化出菌蓋,形成子實體。
而作為土生菌的羊肚菌,其菌絲可以在土壤中蔓延很遠,遇到適宜的環境,會在土層及表明形成大量菌核,從而進一步分化形成子實體。
同是腐生菌的雙孢菇,在覆土後2-4天,與土層相接的菌絲就會蔓延進入土層,約7-8天長入粗土,覆土後15-17天,撥開覆土,就可見白色的菌絲體充滿整個覆土層,20天左右,覆土層的菌絲體,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就會形成原基,並逐漸分化成菇蕾。
阿喀琉斯之踵
相信不少黑皮雞樅的栽培者,目前還未曾注意到黑皮雞樅與其他食用菌在覆土方麵的這一重要區別,在覆土配製過程中,就有可能按照其他品種的思路如法炮製。
由於虎奶菇絲不能在土層中生長蔓延,土壤乃至空氣中的其他菌群和微生物就會填補出現的“真空地帶”,引起土層菌群失調,微生態發生變化,很可能導致有害菌滋生、害蟲大規模生長,並在土壤層中不斷蔓延。
當雜菌和病蟲向下擴散至培養料時,就會極大影響黑皮雞樅的產量,情況嚴重的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由於黑皮雞樅培養階段為為熟料工藝,質量相對容易把控,但是覆土處理以及覆土後的管理難度就相對高得多。
近幾年,絕大多數黑皮雞樅,特別是工廠化反季節栽培失敗的案例中,基本都是出菇期間雜菌汙染所致:
脫袋覆土由於出菇麵積大,出菇點多,產量更高,但是由於菌袋完全處於覆土的包圍中,土壤中微生態較為複雜,且難以觀察到菌袋的情況,栽培技術要求高,難度大,一旦出現病蟲害就會四處擴散,導致全軍覆沒;
袋內覆土由於僅在菌袋接種的料麵覆土,土層較薄,一旦出現病蟲害,可以及時觀察到,並及時施藥消殺,或者更換覆土處理,從而有效防止病蟲害蔓延擴散,將損失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雖然這種模式栽培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難度較小,但是出菇麵小,產量低,容易出現側生的無效菇,導致菌袋過早失水、衰退、老化。
從上述分析看來,覆土,是黑皮雞樅栽培的必要措施,覆土的質量及其應用,不僅影響產量的高低、質量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黑皮雞樅栽培的成敗。
它就像是黑皮雞樅栽培的“阿喀琉斯之踵”,成為懸在栽培者心中難以承受的痛點。
也正因為如此,每年入冬,隨著氣溫的降低,各地主產區自然栽培的黑皮雞樅進入休整期,而工廠化栽培的黑皮雞樅由於技術工藝還未成熟,其產量屈指可數,導致市場供求失衡,價格暴漲,卻依然一貨難求。
2.5段木窖式栽培
2.5.1 木料準備 把闊葉樹如擬赤楊、楓樹、按樹、楊樹的樹幹或粗大枝條,鋸成3 O一45厘米的段木。直徑超過1 5厘米以.上的段木可以用斧頭劈開,然後曬幹或風幹備用。
2.5.2栽培場地 在向陽的緩坡地或排水良好的果園中,挖淺坑(坑深1 5—20厘米)為宜。坑太深,易積水,影響通氣,菌核形成以壤土或砂壤土為宜。
2.5.3接種方法 把三根段木,以品字形排入淺坑中,段木中夾入半袋約500克木屑菌種,然後覆上泥土。以同樣的方法,接完所備的木料。,
2.5.4栽培管理 及時培土,防止木料外露。特別幹旱時,應引山泉噴澆或灌水,保持栽培場所土壤濕潤,定期拔鋤栽培場中的雜草。經過5個月以上,可以在每窖段木周圍檢查是否已形成菌核。
安徽省金農食用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微信公眾號:www9991118 微信:moguxuexi
聯係:18160833289 17891626968